“上半年,景区的日子着实不好过。”有熟悉景区运营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景区的压力已经透过数据显示出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8家景区类的上市企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快报,其中,6家都出现了亏损,4家同比由盈转亏。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纷纷急寻自救路,从室外演出项目到超优惠票价,各类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只有2家可能盈利
北京商报记者整理发现,截至7月16日,全国已有8家上市景区公司发布了半年业绩预告,均现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除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和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旅游”)外,其余6家均提前给出了今年前6个月可能亏损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预期。
具体来说,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眉山A”)、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特索道”)以及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旅游”)3家净利润亏损额度预计都会超过亿元规模。其中,峨眉山A预计将亏损1.2亿-1.4亿元,三特索道和桂林旅游则预计分别亏损1亿-1.2亿元、约1.12亿元。
与此同时,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家界”)、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江旅游”)、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旅游”)的业绩快报显示,这3家企业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都在千万元级别。其中,张家界预计亏损万-万元,丽江旅游预计亏损万-万元,而西安旅游预计亏损万-万元。
不过,在上市景区企业中,仍有2家表示,可能会在上半年实现盈利。根据宋城演艺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11万元,同比下降90%-%;云南旅游也于日前将上半年业绩预期从亏损万-万元修正至盈利90万-万元。然而,即使是净利润为“正”的宋城演艺和云南旅游,盈利也较去年同期均下降了%左右。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基本上所有上市景区类企业在提及上半年亏损、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时,都将其归咎于受疫情影响,相关景区项目长时间暂停开放,收入“缩水”明显等方面。“在此情况下,景区经营者们的现金流已经到了十分紧绷的状态了,加上此前国有重点景区降票价带来的收入调整,寻找新的出路、创造新的利润点已迫在眉睫。”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
各自出招
普亏之下,景区们在重启的同时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业绩压力下,不少传统景区试图通过各种促销活动、价格优惠吸引游客。具体来看,桂林旅游曾于“五一”假期期间联合推出“一日游通票”,活动价只需元/人,覆盖象山等11处景区,游客可在24小时内在11个景区之间任意游览,每个景区限游一次。而且,消费者买通票还会获赠价值元的礼包。
无独有偶,6月中旬全面开放的长白山北、西景区也于重启当日就推出了“游客免门票入区”活动。根据活动规则,从6月11日起至6月27日,游客进入景区免门票。有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此“史无前例”的票价优惠,不仅吸引了不少当日往返的本地游客,而且周边一些小镇的居民也来到景区旅游。
“从我家开车到长白山景区大概要2个小时。看到免票活动后,一家四口人就立即决定自驾来景区游玩。”游客刘女士(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此前景区虽然也推出过一些优惠活动,但很少出现半月“免票”这么大的力度,人均节省了元左右。
而景区周边酒店工作人员杨女士(化名)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免票活动期间,酒店入住率出现了明显回升,单日入住率最高甚至可比肩往年旅游旺季。此外,多家媒体报道,张家界也曾表示,在疫情结束后,计划采取强化市场促销等一系列措施,并紧抓环保车票价从核心景区门票分离,来充盈公司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景区演艺项目存在客流密度高、室内占比大等特点,而这也令其成为此次疫情中最难重开的文旅项目之一,产品的局限性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5月,宋城演艺董事长黄巧灵就坦言,疫情给了公司很大的震动,宋城演艺的大部分室内剧院均无法开放。因此,宋城演艺决定走出室内。公开消息显示,宋城演艺提出,今年内,除九寨沟等小型项目外,要在所有千古情景点建立1-2个室外千古情剧院,游客可以走出室内剧院,场所也可以演出其他的实景项目,一些难以在室内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也可在室外项目中运用。
有限的乐观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22日,全国已有64家A级景区恢复开放。虽然目前文旅部已明确景区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但在周鸣岐等专家看来,下一步,景区要面对的复苏道路仍然十分崎岖。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积压了半年的旅游需求,加上即将到来的暑期、“十一”假期,可以预见,国内将有一波旅行高峰到来,而这对传统景区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消息,毕竟本地人游本地的数量还相对有限。
周鸣岐也表示,跨境团队游的放开,以及上半年人们压抑了许久的旅游需求,确实会令户外自然类景区在下半年迎来一个客流小高峰。不过他也表示,反弹力度有多大、能持续多久还是未知数。“经历了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后,各方可能都会来争抢旅游消费这个大蛋糕,市场的竞争势必愈发激烈,从长远角度来看,传统景区如果不趁这次的时机变革经营方式、升级服务模式,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周鸣岐表示。
吴丽云认为,从此次的亏损数据来看,疫情也给传统景区提了个醒。“传统景区不能仅依靠单一门票经济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各传统景区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自身业务范围。除了门票外,要尽可能探索周边经济及产品。比如,靠山的景区可以尝试‘下山’,打造自身品牌产品,向文旅方向发展。此外,疫情还带火了直播等传播方式,不少景区也尝试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这一模式未来也可以保留,景区还可和周边酒店、OTA等合作,制定一些符合当下游客需求的旅行线路或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周鸣岐直言,其实对比部分上市景区企业疫情前的业绩就可以看出,即使没有疫情,这些企业的净利润或收入也是在逐步下滑的,门票收入持续压缩、看不到新的盈利点,经营者身上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在遭遇了疫情‘黑天鹅’后,景区在转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前的资金情况和开发能力,那些动辄数十亿元的大型、综合性文旅项目可能就已经不再适合进行投资了”。
周鸣岐表示,下半年,考虑到安全因素,人们会更多地将旅游需求放在户外旅游项目上,而当前我国的传统景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经营者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发展一些轻量级、自盈利能力强的文旅产品;此外,周鸣岐还表示,由于目前出境游仍未放开,部分出境旅游需求也急需在境内消化,景区可以有针对性面向这部分游客发展一些精致化的服务,不一定非得要追求大批量的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