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阅读约15分钟
《城市秘密》作者:小满
感谢*芃、沈国荣接受采访
-本篇故事,胆小慎入-
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成的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开始了对南宋临安城尤其是皇城的大规模调查、钻探与试掘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大体搞清楚了皇城的范围。
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这块地方,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策源地、奠基地,诞生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城秘”最近忙于生计,今天来扯个闲篇,让“城秘”的小满在万松岭摆个摊,来讲讲当年他记忆中的凤凰山。
▲年《实测杭州西湖图》中可看到的馒头山、凤凰山、万松岭等。
年2月,是一个很冷的冬天。难得出了一次太阳,我的奶奶抓紧把被褥撑出青莲巷二楼东窗,从这个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葫芦兜一带杂七杂八的旧房子,东河静静地从淳祐桥下流过。
她一时失神,从窗台跌落,楼下是青石板铺垫的天井,老太太就这样没了。
我奶奶育有5子,只有我父亲是男孩,从小受宠爱,天冷的时候,他可以在饭窠里焐脚。听闻消息,从笕桥工厂骑车赶回,但为时已晚,人已不行了。
▲沿路都是民居,这样拍来颇有微缩版“山城”的感觉。摄影
阿刚
当时国家已经开始要求火葬,但考虑到奶奶是那个时代过来的,曾经也说起过,一把火烧掉,总感觉有些凄凉。家里人商量,老太太遭此横祸,临去时内心肯定惶恐不安,如能满足她的心愿,也算是最后的尽孝。
我父亲经过多方打听,四季青公社玉皇大队在凤凰山上有一块地,当地村民皆葬于此,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农民的日子还不好过,有人便充当掮客,将土地偷偷卖给城里人安葬,于是在凤凰山朝东的山麓上,渐渐开始蔓延出一大片坟茔。
▲现在山顶仍有古旧民居摄影
阿刚
买地花了元,玉皇大队开出一张柴草销售的收据,当时柴草1分2厘一斤,一个普通家庭怎么也用不到一万斤柴草,可见只是为了平账而虚开的名目。卖家保证,此纸便是坟地的凭据,村民永世承认。
▲年时玉皇大队的柴草收据
杭州的冬天雨水并不丰沛,但是发送那天罕降大雨,馒头山和凤凰山夹谷当中的溪流暴涨,因着山势向东流淌。山路愈发泥泞,村民收了这百来块钱,还要负责把棺材抬上山。这条路之后我多次走过,其中一段有岩石从泥土中隆起,形成光滑的脊线,又被高大的乔木笼罩,生长出细密的青苔,漫说落雨,就是天晴也容易打滑跌跤。四个壮年汉子用两条扁担,硬是冒雨将棺木送至坟头,四位都是壮劳力,一是力大,二来阳气旺盛,才被分配来做这单活计。
入土之后,大雨渐歇,凤凰山上林木愈发显得幽深葱茏,这里本是南宋大内所在,“一郡王气,皆籍此山”,从空中俯瞰,山势如凤凰双翼翩然伸展,顾得此名,与馒头山南北对峙,现在都归属于馒头山社区。
▲馒头山扫墓场景示意图插画城市秘密朱小贱
燃烧纸钱升腾起烟雾,灰烬旋被卷入半空,消散于草木之中,在杭州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意头,象征着亡人已经在另一个世界安息,并顺利接收到了亲人的祝福。
山的另一面,火车沿着浙赣线从南方驶来,我奶奶原籍江西,铁路的另一头,就是她的故乡。
于是每年清明和冬至两日,我都随家人到凤凰山扫墓,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一次游玩。在解放路上路电车,经江城路一路向南,过望江门后,城市面貌已大不一样,突然开阔疏朗,两旁梧桐也不像城市里修剪得那么整齐,枝干高大挺拔,远望如同茂林。到终点站雄镇楼下车,路沿着圆盘转一圈回城,便有三轮车夫围拢上来拉生意,杭州人叫他们“踏二哥”,“二哥”的称呼大概来自中原,因为武松行二,故不称大哥。清明冬至两天,前三后四,都是扫墓的时节,也是他们赚钱的日子,毕竟大家都“千里迢迢”从城里过来,手里提着香烛供品,也懒得计较是否多收了三块五块。
▲雄镇楼转盘摄影
停香
去扫墓有两条路,我们通常沿宋城路向西,清明时节,江南春至,尤为可喜。道路南侧有水渠引山水东去,最后经地下汇入中河,越向上走,人工修筑的水渠变成了自然的溪流,两边树木新绿,杂花盛开,*色的迎春花瓣落在水面上,随着漩涡向低处漂走。雨水充沛的时候,溪流漫涨,泉水溢出,甚至能没过路面,侵入马路对面铁路工人的宿舍里。
一直走到凤凰山脚,也就是现在树着“馒头山公园”这五个大字的地方,溪流汇聚成一口深潭,望之黝黑深邃,似不可见底,村民用几块水泥预制板铺在水潭之上,行人方能抬脚上山。后来,大概是因为城市改造,这条溪水被引入地下,深潭也不复存在了。
▲馒头山公园摄影
停香
春天看左边溪水,冬至看右边人家。除了铁路宿舍是红砖二层小楼之外,皆平房,居住着最会过日子的老杭州,逢晴日暖阳,屋檐下挂满了各种酱货:酱鸭子、酱肉,蔑箩上铺着一条条酱鲫鱼,香肠像九节鞭一样从晾杆上垂下来,空气中都弥漫着湖羊酱油的咸香。而且,清明扫墓,午饭通常是带去的贡品:清明团子、茶叶蛋之类。冬至天寒,不能冷食,下得山来便在凤凰山脚路找一家馆子,煤饼炉上的大茶壶倒杯开水暖手,切一盘酱鸭、黑鱼两吃,最后大家分几碗片儿川,冬天片儿川里是放冬笋的,而且冬天的雪里蕻最鲜,碧绿,也十分好看。
随着馒头山社区的改造,这片墓地开始显得有些尴尬,加上年代更迭,很多坟包塌陷,成为无主荒冢,扫墓之景,恐怕不复重来了。
▲红砖楼及民居摄影
停香、肖奕叁
馒头山偏于城南,杭州现代城市骨架没有拉开之前,似乎与主城相隔,成为了一块飞地,于是便演绎出不少玄乎的故事,这里讲两个比较有名的。
第一件是真事。
年9月25日,有人在凤凰山北坡发现一堆骨头,随即报警。警方来到现场,发现这些骨头又小又短,看着不像是人骨,但是当法医进行勘察的时候,发现按照这些骨头的形态和长度,确定为是女童的骨骼,年龄大概在5岁左右。
▲宋城路上山路摄影
章胜贤
于是警方扩大搜索范围,更多的白骨被发现,直到可以在地面上拼凑出一个人形,根据白骨化的时间推断,这名女童死于几个月之前,尸体在这面山坡上度过了整个夏天。
这具女童尸体的出现,震动了整个馒头山,因为自从去年开始,杭州城南就陆续开始有儿童失踪的案件发生,坊巷间各种流言四起,有说是被人贩子拐带走、也有说被邪教捉去献祭,更有甚者,将这一连串的失踪,归结到*怪之说。解放之前,上八府各会馆的灵柩和骸骨都寄放在馒头山上,等亲人来领取。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叫做“四明会馆”,之后就成为了杭州最早的殡仪馆。当年客死他乡的人们,其遗体未必都有人来认领,于是便草草埋了,成为异乡之*,人们觉得此地怨气颇大,于是便将此事托与*怪之说。那几年来,天黑之后,小孩都被关在家里,有顽皮的想要出去玩耍,大人便吓:“馒头山上有专吃小孩心肝的妖怪,红眼睛、绿眉毛!”
▲当时这个事成为很多大人吓唬家里不听话小孩的故事插画城市秘密朱小贱
在这具女童的遗骸附近,警方发现了其它骨骼,且骨上都有伤,很像是利刃剖腹所致。警方推测,这些尸骨的出现,说明失踪的5名儿童都可能遇害,而且系同一人所为。
公安局组织附近上千群众搜山,一个多月的如梳如篦,终于在凤凰山和紫阳山上发现了其它3具的尸骨,前后正是失踪的5名儿童,皆为女性:
年4月26日,家住十五奎巷5岁的倩倩失踪,尸体在凤凰山一个山洞被发现时,被一块石头压着;
年9月8日,家住保安桥河下5岁的芬芬失踪,尸体在紫阳山的草堆里被发现,大腿骨上有两处被切割的痕迹;
年10月6日,家住中山南路察院前大马弄10岁的仙仙失踪,尸体在紫阳山纪念碑附近发现时,耻骨上有刀伤;
年5月28日,家住中山南路直剪刀巷20号5岁的莉莉失踪,尸体在凤凰山顶被发现时,大腿骨上有一处刀伤;
年6月29日,家住大马弄棚户5岁的玲玲失踪,尸体在凤凰山万松岭万师表附近被发现时,耻骨上发现刀伤。
▲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
图自《守卫天堂——杭州五十年大案侦破录》
案情刚刚梳理出头绪,警方又在凤凰山板壁峰金银塔边发现了第六具尸体,因为发现早,尸体保存完整,腹部被划开,颈部三处刀伤,血管暴露在外,腿上的肌肉被切割。嘴巴被棉线缝合,一根缝麻袋的长针还插在女孩的嘴角。死状凄惨,观者无不动容。
经过警方7个多月的侦察和蹲守,终于在第二年的春天发现了凶手,在凤凰山一带秘密侦察的刑警发现了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抓着一名正在啼哭的女童,见有人出现,女童大声呼救。刑警将男子抓获之后,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此人名叫许仁忠,东阳人,在杭州城南一带做泥水工。
许仁忠交代,自己患有严重的慢性鼻窦炎,有江湖医生说,食用小孩子的血肉便可治愈,此人不但无知,而且冷血残忍,所残害的儿童,均是为了取他们身上的血和肉,这种离奇的事情,竟然与坊间流传魔*吃人心肝暗合,只是世上哪有什么妖魔*怪,人心险恶尤甚于斯。
▲凤凰山里藏有一片“魔幻森林”摄影
阿甲
第二件只能称之为异闻。
馒头山上有个粮食储备仓库,据说就挨着以前的火葬场。仓库的附近是一家家电公司的仓库,仓库么,大家都知道,层高高,空间空旷,而驻守的人员稀疏。这种地方,最容易产生荒诞不经的故事了。
▲旧时凤凰山脚下的民居与生活百态摄影
章胜贤
那天傍晚,天空开始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山里面本身天黑得就早,加之有雨,四周就擦黑了。一般来说,下雨天是不会有人来拿货的,因为如果家电被打湿,很容易引发短路,经销商都会等到天晴才来,所以仓库管理员也就放了心,出去买了些小菜和几瓶酒,在仓库里的值班室自斟自饮,喝了一会儿之后,酒劲儿上来,有点晕乎乎,还挺舒服,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睡梦之中,迷迷糊糊听到一个小女孩的声音,断断续续听不清在讲什么,管理员第一反应是有人来了,不管是领导还是客户,要是让他们看见自己在上班时间喝酒,总归是不好的事情。于是赶紧收拾了一下桌子,拎着手电筒就往外走,他巡查了一圈之后,发现并没有人员进入的迹象,而刚才听到的人声也完全消失了,耳边只有雨滴敲打瓦片的声音。
▲馒头山路摄影
子夷
管理员有些纳闷,估计是自己在做梦,这个雨夜,是不会有人来的。他回到值班室,干脆脱了衣服躺下。没过一会儿,他又听到小姑娘说话的声音了,而这次十分清晰,是用杭州话反复在讲:“奶奶,你嫑[biáo]过来,我格毛病是要惹[nià]的。”
这个声音忽远忽近,有时好像从仓库里发出来,有时又如同耳边的低语。饶是这位管理员胆大,此时也害怕起来,裹紧被子,不敢睁开眼睛,一直过了十几分钟,声音越来越弱,最后终于消散。
第二天这位管理员和同事们一说此时,大家都将信将疑,不过人要是心中有了*,便不自觉的畏手畏脚,开始自己吓自己,最后据说这个仓库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搬离此处。
▲圣果寺遗址旁的“凤山”摩崖石刻摄影
停香
也有人说,因为这个管理员家距离馒头山很远,上班颇不方便,所以故意编出这个故事,为了就是将仓库迁址。这个故事空穴来风,难辨真假,博君一哂而已。
馒头山曾经是皇城正脉,杭州城的原点,皇气黯然之后,经过许多年的变迁沿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四维仿若有屏障,留下了一个暗自保有正宗老城韵味的结界。现在的馒头山,因为文创设计产业的入驻,摇身一变,成为杭州新晋网红地,不过说起来,文艺这一支脉络,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五四中学开班美术班开始,就隐隐埋下了伏笔。
▲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公社创意园区摄影
子夷、停香
五四中学(现已更名为杭州美术职业学校)位于凤凰山脚路,翻过操场的围墙,便是凤凰山后山。80年代,五四中学开设职业高中美术班,于是,凤凰山脚路上,开始出现留着长发、身背画架的艺术少年。
*芃,年考入美术班,那个时候馒头山社区一带的街巷尺度与今天基本无异,他是从上海回来的学生,看到这片“破破烂烂”的地方颇觉失望,但是很快,美术班的老师就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自由轻松的教学方式令他折服。
▲五四中学(现在的美职)摄影
子夷
▲80年代时的校园图自《三十而立——从“五四”到“美职”》
当时,美术班也迎来第一批从中国美院毕业的专业老师,这些老师站在人群里就很瞩目,留着长发,衣着也特别有个性,尤其是在凤凰山脚这块地方,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学生么纷纷效仿,牛仔衣是不能洗的,尤其是上面沾染的颜料,仿佛制服上的勋章,是一种身份的归属。这种形象也影响到了当地居民,*芃说,学校门口水果摊的老板,“乱吐痰、喝了酒就要发疯”,这样一个人,等到*芃毕业时,已经穿上破洞牛仔裤,脑后扎了一条辫子,“远看就像个画家了。”
岔开一句说,美术老师的调调也深得女性欢迎,两个刚分配下来的大学生,很快就被同校教文化课的女老师拿下,成为了双职工。
倪建明老师是美院毕业生之一,这个头衔在*芃这些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眼里是闪耀着光环的,年龄接近,专业精湛,形成了巨大的魅力,使五四中学的美术课堂成为艺术磁场的中心。更有意义的是,倪建明给五四美术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领域——广告。
▲80年代时学生美工专业课写生场景图自《三十而立——从“五四”到“美职”》
在此之前,五四中学的美术班基本上是以升入高一级美术院校为目标,直到倪建明开设了招贴广告课程。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设计工具,所有的招贴都是手绘,当第一批作品展出时,轰动校园,之前大家只见过素描、色彩或者速写,而招贴广告完全颠覆了师生们的认知:远看就是一张张精美的照片,作为营销产品出现在画面上的球鞋和书包、水果和饮料,鲜丽夺目,栩栩如生。
当然,学生们会了这一手就开始技痒,于是开始琢磨起学校食堂油印的饭票,“用炭精条,画两遍,一遍是正形状,但是油印的东西是会漫漶的,再把那些本身就印得不好的地方也描一遍,”*芃说:“之后再用猪油,蹭上一些污渍,那就跟真正的饭票一模一样了。”
▲五四知名度最高的学生之一就是97级毕业生汤唯图自《三十而立——从“五四”到“美职”》
最后的结果是,食堂饭不够了。
因为招贴广告课程的开始,五四中学美术班成为日后杭州广告和设计界的*埔*校,90年左右的学生到现在四十多岁,要么就是广告公司老板,要么是业务的中坚力量。
另一位李钧老师在馒头山社区里租了房子,每天晚上*芃和同学们必来报道,绘画之余,李均闲谈起西方美术历史,告诉他们:美源自于爱,而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小男孩哪里看到过这种倜傥的腔调,心生羡慕之时,也感到自由的空气充满胸臆。晚上九点,从万松林路骑车回家,看见路边莹莹磷火,非但没有丝毫恐惧,反而觉得如同完成了一次奇妙的冒险。
▲夜骑万松岭路场景插画插画城市秘密朱小贱
年轻教师大多住在宿舍,他们的生活也影响了这片土地。沈国荣老师因为下放过农村,一直到30岁才从美院教育专业毕业,到了五四中学后,与一位初中部的女老师结婚,学校腾了半间教室给他们当做婚房,从窗户里望出去,便是凤凰山脚路。休息日时,听到马路对面油烟机轰隆作响,便知道午饭时间到了,面馆开始忙活。结婚之前,他经常就跨出一步,到对面吃碗面拉倒。面馆虽然逼仄破落,但是师傅据说是从奎元馆学艺归来的,在自己门口经营这间小店。
沿着凤凰山脚路向南走去,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卖葱包桧儿的,一大早就开始发煤炉,浓烟滚滚,自行车穿梭期间,如同走在云雾当中;同时,水井边已经人声鼎沸,当时馒头山居民无论洗漱还是吃水,都要靠着几眼井和几个公用的水龙头,虽然没有吟诵柳词那么风雅,但这些咿咿呀呀的家长里短,听闻之也能感觉到人间的热力和温度;再往前快到与馒头山路相交之处,酱园店、包子店、日杂店聚拢成市,新斫的砧板一块块叠放在门口,还散发出木料的清香,捆扎好的竹笤帚堆得有一人多高,唯恐行人不慎碰倒。
此处有条上山的小路,每天清晨,周围的农民捆好自家出产的蔬菜来卖,渐渐成了市集,吸引了卖针头线脑、零头碎布的商贩,以至于那些或真或假的古董也摆上了地摊,吸引了不少城市里的爱好者前来淘宝。沈国荣经常在上课之前,到这里买几个橘子,一包苹果,回教室里摆在案上,以供同学写生之用,画毕便分而食之。
后来,干脆把同学们拉出来,面对这里的小街小巷作画,于是来自杭州城区的孩子们彻底与这片老街区融为一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手中的铅笔丈量过这里每一寸的土地,那么多人共同汇合出来的观察力,最后成为了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画展的作品。这个展览几年前在馒头山的创意园区举办,学校拿出了历年来擘画馒头山的图景。当地*府激动不已,没想到还有这样一批宝藏就藏在自己家里。
▲场景插画插画城市秘密朱小贱
最后讲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位于馒头山的栖云寺重修,几个和尚实在缺钱少人,最后跑到学校来商量,请同学们帮忙运送砖头水泥,没有工钱。
学校竟然也就答应了,学生们趁课余之时,当做义务劳动,将营建材料搬上栖云寺,由此可见当时社区的关系,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守卫天堂——杭州五十年大案侦破录》
[2]《三十而立——从“五四”到“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