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开放的宋城博物馆里参观博物馆赣州市 [复制链接]

1#

江西自古就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赣州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年被纳入中央集权版图,50万秦军南下,其中一支在赣州大庾岭驻扎,建立了赣县,年更名为虔州,至今赣州仍有“虔城”的别名,赣州这座城市就是开放的宋城博物馆。

赣州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西侧,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的大型博物馆,年12月31日对外开放试运行。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公园里很多举家出游的市民。

年正式开放的赣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设有客家摇篮-赣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成就展、赣州七里镇窑陶瓷、丰饶赣州、恐龙奇观、室内植物园、防震减灾科普馆等7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临时展览对外开放。

展厅分为客家源流和经济文化两大部分,以大量文物和图片讲述赣州多年建城历史。展品涵盖旧石器时代、春秋、隋、唐、宋、明等多个朝代,从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等多方面展示赣州作为客家南迁第一站的历史源流。

定南县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玉璧、玉臂钏、玉斧说明,距今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赣州就开始有人类活动。

秦汉时期朝廷多次发兵征讨百越,随着南征军士来的还有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戍守的军士和原住民一起,创造出赣州的早期文明。这一阶段出土的文物有青铜和釉制品。

从两晋至唐宋,由于战乱和灾荒,大批中原北方汉民被迫南迁,来到赣、闽、粤三角地区。赣州四周大山,自然环境相对封闭,成为南迁汉民首选的定居地。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当地原住民融合,成为客家民系,赣州也因此被称为“客家摇篮”。

在客家历史上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北方汉民南迁。

首次北方汉民大规模南迁始于两晋,由于这次迁徙以士族为中心,历史上称之为“衣冠南渡”。这次迁徙是客家民系在赣、闽、粤地区形成的先机。这一阶段出土的青铜器和釉制品比秦汉时期的工艺更复杂。

北方汉民第二次南迁始于中唐安史之乱与唐末黄巢起义。南迁的汉民和早期的移民,溯赣江而上,进入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山区,在北归无望的情况下定居下来。这一阶段出土的铜器和彩釉已经可以称得上精美了。

北方汉民第三次南迁于北宋末年,金兵攻占中原,南宋朝廷南渡,战乱迫使北方汉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徙。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内容已经很丰富了。

三次大规模的北方汉民南迁,大大推进了赣州及赣、闽、粤山区原住民的汉化进程,一支以汉族为主体的客家民系在以赣州为起始的地区孕育而成。

自明代嘉靖、万历朝政日益腐败,农民赋税加重,赣州人口大批流亡。接着清兵南下又起战乱,人口耗损,而此时的闽西、粤东人多地少,促使闽、粤地区的大批客家人返迁赣州。

客家源流部分展览以时间为序,将各个时期在赣州地区出土的文物一一罗列,结合各时期的重点内容及文物背后的故事线索,将赣州的自然与原始生活状态、几经战乱后由中原迁徙至此的赣州先民的渊源讲述给参观者。

经济文化篇以修建开凿大庾岭路为引导,这条古道沟通了我国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成为在唐宋以来贯穿我国大江南北的交通动脉,为赣州大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客家民系的壮大起到很大作用。

客家人吃苦耐劳,将赣南的山地开垦成良田。

赣州矿产资源丰富,自唐代起便有了冶金铸造,赣州在铸钱的同时还铸造铜镜。

江河的便利,赣南自魏晋就有造船的历史。

赣州织布也有悠久的历史,因制作精良,唐代曾被选作贡品。宋代,以虔州命名的虔布是京城人喜欢的名贵产品。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赣州客家民居从融汇南北建筑风格发展到集居住与防御于一体的围屋。

自唐开元年间张九龄开通大庾岭路,赣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连结我国内地的重要节点。海外来朝贡的使者大都由广州先行至赣州,而后经水路前往京城。全国各地运往海外的物质,很大一部分经由赣州转运广州出口,赣州成为商品集散地,大大促进了赣州经济的发展。

赣南客家崇文重教,书院教育蓬勃发展。

赣州因历史与地理区位的缘故,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发祥地、发展地。

经济文化篇以并列关系讲述了客家人的耕读劳作、通商科教、人文民俗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