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给沽酒客留言,不仅仅是本地还有异地的朋友,大约看到我写了很多关于泸州的人文历史,大家比较感兴趣。也有人给沽酒客感慨,虽然身为泸州人,其实对泸州了解不多,在平时穿城而过的时候,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值得留意的古迹和景点。
其实对于老城区来说,目前保留的并不多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来泸州玩,抛开郊县的旅游景点和一些古镇古迹以外,其实老城区依然有八个地方值得你们去打卡,因为这个八个地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泸州人文的见证,为了方便大家,沽酒客特意为各位做了一个小攻略,看看你是否都到过。本文只记录原泸州老城区江城到永丰桥一段的古迹处,其他区域另外附文记录。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一站忠山(属于江阳区)
俗话说自古名胜出忠山,泸州的忠山是泸州城的‘发轫’之处,沿着忠山的山脉你能寻找到很多泸州的过往。那么‘忠山’应该怎么看呢?
首先目前的忠山其实已经被做了一些割裂,主要分为忠山公园和西南医医科大的老校址,即以前的医学院忠山。一条通往六中的公路把公园和医学院做了一个分割。来忠山公园感受一下泸州园林城市的魅力,也可以祭拜一下泸州清末英豪佘英,他为推翻满清帝制走向共和是做了贡献的。不过要看古迹和文物就要去医学院的忠山顶上,那里有奎星阁、江山平远堂、忠山牌坊、忠山植树碑等等,这些沽酒客都曾经书写过,你们可以去看看。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二站泸州龙透关(属于江阳区)
龙透关又名神臂关,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西路,今四川警官学院校内,以其南临长江,北濒沱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故名,是古代从由陆路入泸州的必经之路。原为古关隘,始建于蜀汉,为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一年(公元年)重建,全长3.5公里,后倾‘圮’(倒塌)。
现存古龙透关为清同治二年(公元年)重建,现存城墙.7米。由3个烽火台和两道关门——大关门和小关门组成,大关门即今龙透关处,小关门在市中区南城乡政府处。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泸州起义发生于此。
据泸州当地地方史料《泸县志》所记之“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蜿蜒曲折,以两江岸边为起止,长数华里,名曰龙透关”,和《大明一统志》所记载的“龙透关在泸州南七里,世传诸葛公所立”。
另外这里还是泸州红色文化必看的一处基地,泸顺起义纪念馆,除了周一都开放。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三站凝光门(属于江阳区)
根据古书记载,凝光门,最早叫敷政门,敷政意思是布政,施行教化。《诗·商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黄堂敷政,共惊有脚之阳春;紫阁升班,独领方丰之瑞玉。
这个‘敷政’门原来的意思已经不可考,根据字面解释,江阳沽酒客做个猜测请各位批评指正,会不会是张贴颁布政府法令之类的地方,应该还有府邸在这里。告知和教化当地的百姓。
还有抗战被轰炸的惨痛历史,更是泸州人不应该忘记的地方。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四站白塔朝霞(属于江阳区)
泸州白塔是泸州地标建筑和城中心唯一保持时间最久的历史遗迹,它又名报恩塔,建造时间最迟都是南宋,也可能更早。据说是当时的泸南安抚使冯檝为报母恩而建,使得这座塔,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可以代表泸州的一种文化传承。
报恩塔在泸州城中原来治平寺内,现在紧邻汇通超市和大世界电影院,宋代泸南安抚使冯檝为报母恩而建。据周东岩志要载:檝幼年丧父离母,寄养于人。后来到泸州当官,寻母未果。某天生日,一群乞丐在他公门外乞讨,内有一眼盲‘老媪’说:我儿子与大人同生日,要是还在我老太婆就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然后家人告诉了冯‘檝’,他出门来对问,才知道就是苦寻多年未果的母亲。喜极而泣,得以赡养老人,为了报恩和让后人记得孝道,建了这报恩塔。从南宋绍兴十八年(),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年三次维修。来泸州报恩塔都不去看看,等于没来过一样。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五站钟鼓楼(属于江阳区)
钟鼓楼在沿江的城市都有,泸州钟鼓楼也不例外。泸州城中的钟鼓楼,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年比还早)。当时称“大观台”。状如城门,下有拱石门洞,可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上置钟楼,报时报警,故亦称“钟鼓楼”。
《泸县志》第八卷名胜迹:大观台,在城西大街旧分巡道署辕门左。不过可惜的是清光绪十五年(年)毁于火。这一次的毁灭基本上大观台钟鼓楼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民国十七年(年)才在原址将残楼拆除重建。工程由留德工程师税西恒先生设计并监督施工。上置由德国购回自动报时机械巨钟。楼顶四方有钟盘,准确报时,响彻全城,钟鼓楼因渐成泸州城的标志。这一次复建,钟鼓楼更接近西式化,也算中西结合的一次尝试。“泸州有个钟鼓楼,半截陷(焊)在天里头”传说,更增添了它的趣味,命运多舛的钟鼓楼有很多历史值得大家去了解。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六站北城的明清城垣遗址(属于江阳区)
泸州从宋朝开始建的城市也是泥巴,蔑条堆砌,就是石头也不容易,到了明朝东西南北四门建立,泸州的城市规模才更加像样,而城墙在那个时候,石头派上了更大的用场。然而在现今江阳区泸州城区的城墙,除少数还保存较为完整之外,可以说剩下的只是些残垣断壁,早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历经岁月的沧桑过后,只残留着浓烈的历史气息。而这种气息,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感悟了。
不过如果想看泸州宋城乃至明清城墙遗址还是要去大河街这边。不管是会津城垣还是三圣城垣。怀古情怀油然而生。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七站大河街联一大楼(属于江阳区)
老泸州人应该都知道,联一大楼的位置,位于江阳区大河街70号。它是民国时期泸州的西式建筑风格代表之一,为四川工商企业“宝元通”公司修建。它算是泸州工商业的一个历史见证,也是抗战后期泸州第一高楼。
年被日机多次轰炸,市民死伤四千多人,房屋被毁近万间,四处都是残墙断壁。抗战胜利后,市容恢复十分缓慢,大十字的“宝元泸”百货公司和大河街经营铁锅厂的“联一公司”,重建四层楼后,才出现了新楼,四层楼也是当时泸州的第一高楼。
这个‘联一’大楼,如今依然在大河街,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很多人路过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如今成了川剧团体泸州河基地博物馆,喜欢民俗的朋友可以去,但是据说需要网上预约。也是免费的。
泸州老城区历史打卡点第八站朱家山石园(属于江阳区)
朱家山是泸州开明绅士、诗人陶开永的住宅,修建于辛亥革命时期。宅内筑有石园,乃一四合小院,有凉亭、水池、假山、天井等结构。殿前左首一小楼,木花雕栏,飞檐悬挂,古朴简陋,书香甚浓。门前一匾,上书“帅府”,是朱德将军亲笔所题。字迹苍劲,刚柔并济。朝南座一小楼,隐于修竹之茂,藏于乔木之丛,筑室于峰岩山石之上,即朱德在泸州早年的故居。
今天朱家山开始重新复建维修,也证明泸州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希望不仅仅是朱家山,其他的民俗文化我们都一一重视起来,让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真的名副其实。我估计今年年底会重新开放。有兴趣的朋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