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个烧钱的无底洞,泡泡玛特来了
TUhjnbcbe - 2025/3/16 2:25:00

作者

苏子纯编辑

赵毅波

截止年底,中国主题乐园市场规模约为.1亿元,较年几乎翻倍,预计未来5年还将保持近18%的增长率。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主题乐园市场,如今又迎来新玩家。近日,迪士尼的“好学生”、泡泡玛特的线下乐园正式在北京朝阳公园落地。泡泡玛特向朝阳公园整租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由泡泡玛特乐园团队数十人负责后续建设和运营。或许玲娜贝尔的爆火给了泡泡玛特信心,没有故事的IP也可以成为爆款。但杀入主题公园/乐园市场,对于毫无经验的泡泡玛特来说,一点都不简单。而泡泡玛特,缺的也不只是经验。一位文旅产业投资人对《一点财闻》表示,“要学迪士尼可以,但投资回报周期太长了,不建议这样做。如果泡泡玛特明确要做主题乐园,建议还是按轻资产的路子走。”

IP变现

建乐园,泡泡玛特的态度一度反复。

年,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对外谈及对泡泡玛特的期待:“五年后成为国内最像迪士尼的那家公司”。没过几个月,泡泡玛特在年上市路演时却表示,不会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做世界的泡泡玛特。

年3月,王宁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逐步发展主题乐园,这是泡泡玛特第一次对外透露想要打造主题乐园的想法。

这个概念落实很快。

5个月后,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胡健,经营范围包含城市公园管理、游乐园、餐饮管理、体育经纪服务、演出场所经营等。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对其%控股。

1月10日,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对《一点财闻》表示,泡泡玛特建乐园,方向是对的,它拥有很多受年轻人喜欢的独特IP,这是其他很多公司都没有的。

这几年,泡泡玛特的IP孵化能力愈加成熟。年,泡泡玛特与Molly设计师KennyWong合作,打造出了首款潮流玩具产品Molly星座系列,Molly的爆火也奠定了泡泡玛特在潮玩圈的地位。

-年,泡泡玛特的营收从1.58亿元猛增至16.83亿元。Molly是这一时期的“当家花旦”,年Molly为泡泡玛特贡献了4.56亿元的营收,高于其他所有IP。年底,泡泡玛特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盲盒第一股”。

爆发期过后,Molly的表现差强人意,年全年营收较年,减少了近一个亿。年上半年,Molly丢掉了“当家花旦”的宝座,而另一个大火IP—Dimoo成绩紧追其上。

市场由此对泡泡玛特IP的变现能力产生质疑。

赖阳称,泡泡玛特做主题乐园最大的挑战是IP的故事性。只有有故事、有文化积累的IP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比如迪士尼乐园。对泡泡玛特来说,做乐园其实是一个“跨越性”的工作,它要经历故事IP和乐园创意的双重跨越,这对编故事能力较弱的泡泡玛特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泡泡玛特王宁也有自己看法,他觉得,没有故事的IP可以让消费者更加自由的表达对这些形象的理解,与之形成专属的精神连接。一百个人眼里可以有一百个Molly。

赖阳对《一点财闻》表示,没有故事的IP也不是没有出路,就像乐高建立起来的游乐园也受到游客喜爱。泡泡玛特如果做好的话,品牌形象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也会激发其IP产品下一轮的旺销。也就是说,通过主题公园,放大各种产品的IP,激发消费者再次购买。但如果做不好的话,对公司将会是很大的负担。

走向线下

从轻资产企业走向线下,泡泡玛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线下管理运营经验和成本控制能力。根据财报,泡泡玛特线下零售店数量由年的家增加至年的家。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增长至家。到了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的线下零售店铺达到家,年11月开至家。泡泡玛特开店速度越来越快。在服装、餐饮等其他行业大面积关店之际,高速开店的泡泡玛特展现出了较佳的成本控制能力。-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64.8%、63.4%,年上半年为63.0%。-年,泡泡玛特的销售成本增速一直低于营收增速,但年出现反超。不可避免,昔日以轻资产模式见长泡泡玛特越来越“重”了。年,泡泡玛特销售成本5.93亿元,年达到了9.19亿元,仅年上半年,泡泡玛特销售成本大增至6.56亿元,与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不少。此外,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租赁负债大幅增至2.09亿元,而年下半年仅为1.47亿元。

风险难测

对泡泡玛特而言,在朝阳公园建一座0.03平方千米的小乐园没什么难事,然而,要做迪士尼,未来的投资额或许远非几个小目标可以计算。且不论主题乐园的天花板——投资额数百亿的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年9月,万达操刀的第一家主题乐园在西双版纳落地,总投资超亿元。其后,万达在主题乐园密集布局,但最终却以融创接盘而收场。投入高、风险大,成为主题公园/乐园的命门。根据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截至年底,中国有座主题公园,其中25%亏损、22%持平、53%盈利(经营性)。另一报告则更为悲观,内地有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年底,港股公司海昌海洋公园宣布,今后集团将不再持有青岛公司、成都公司、武汉公司、天津公司四个主题公园公司的任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公司MBKPartners完成收购这四个海昌海洋公园的%股权,对价60.8亿元。面对这一市场,泡泡玛特虽然一度顶着千亿市值的光环,但资金实力存疑。首先看造血能力。年和上半年,营收增速为49.3%和.8%,昔日的超高速增长已经很难看到了。上半年,泡泡玛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报15.0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方面,年上半年为4.42亿元。经营现金流只有数亿,泡泡玛特的融资能力如何?据《一点财闻》梳理,年,泡泡玛特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48.70亿元。这一异军突起的潮玩明星企业,通过IPO一举募集数十亿。然而,到了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就变成了-1.21亿元。随着市场热情退潮,泡泡玛特市值不断下跌,截止1月11日收盘为亿港元,相比较巅峰时期的千亿规模缩水了近一半。股价暴跌,泡泡玛特的股权融资能力大幅受限。那银行等传统渠道呢?据《一点财闻》梳理,-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总负债分别为4.7亿元、8.4亿元、13.3亿元,同一时期的资产负债率为44.4%、12.1%、17.4%。可见,泡泡玛特未来贷款加杠杆的空间尚且很大。然而,对于实体企业们日常打交道的银行,泡泡玛特过去的经验很少。据《一点财闻》梳理,从早前发布的招股书直至年中报,泡泡玛特无任何银行借款。一位文旅产业投资人告诉《一点财闻》,主题公园在5-6年前曾有一波投资热,当时一方面是迪士尼来上海的刺激,一方面是地产资金的活跃。年疫情之后,资金对主题公园这类还是比较谨慎的,宋城这样轻资产的模式更看好一些。他表示,几年前市场好的时候,投资商主要是地产企业,不管是以主题公园的名义做文旅地产,还是说企业直接转型做文旅,这都被证明是可行的路子,但现在泡沫期已经过去,加上疫情影响,资金断裂的不在少数,

“建议泡泡玛特还是按轻资产的路子走,联合其他企业一起来做,自己输出IP和运维。”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烧钱的无底洞,泡泡玛特来了